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九章 外甥女李冰冰
返回目录
    赵寻没怎么看春晚,他在三娘家打麻将,可是当王绯演唱《传奇》时,他知道这是春晚第十六个节目。

    二狗哥也跟着一起唱。

    此时在杭州家里的俞飞鸿,看着电视机里的王绯神采奕奕,登上春晚舞台,唱着自己男人写的《传奇》。

    她心里不是滋味。

    赵本圸、范伟他们演的小品《牛大叔提干》播出时,赵寻他们麻将不打了。

    站在三娘家西屋看小品。

    这个小品很有讽刺味道。

    晚上十点多,开车把二狗哥送回家,赵寻也回家。

    老爸和大哥也打麻将回来。

    院子里摆上桌子。

    桌上有馒头、水果、酒……

    院里还堆着稻草。

    屋里开始煮饺子时,老爸开始在院里烧纸,把稻草堆点着,然后是大门口烧纸。

    饺子煮好,老妈端着两碗饺子出来,放在贡桌上。

    老爸带着他们磕头,大哥、赵寻、小国栋也跟着磕头。

    从院外到供桌,再到厨房,最后是里屋保家仙。

    烧完纸,磕完头。

    一家人开始吃饺子。

    老妈和嫂子把新出的五毛钱硬币包进去。

    谁吃到带钱的饺子,谁今年能发财。

    饺子里就两个硬币。

    嫂子吃到一个。

    小国栋翻找半天,也没找到另一个带硬币饺子。

    吃完饺子。

    老爸说:“老儿子,你在外面有自己的事业,不是小孩了,今年不用给我们磕头。”

    “嗯。”赵寻应了一声。

    小国栋开始磕头,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后到赵寻这个老叔这。

    赵寻给的红包最多。

    整整一万块钱。

    嫂子直接把钱收起来,笑着说:“妈替你保管,以后你长大了再给你。”

    小国栋完全没意识到这句长大后……,到底是多久。

    赵寻开车载着老爸、大哥、小国栋,去给爷爷奶奶磕头。

    老叔家也刚吃完饺子。

    老叔家最小的孩子赵磊才不到三岁,已经六岁的小国栋要叫他叔叔。

    赵寻给爷爷奶奶磕头,他们二老给他红包。

    很快二叔和小宇就走到老叔家。

    三叔家在乡里住着,要明天过来。

    除夕夜,就这么过去。

    ……

    大年初一。

    老妈和嫂子去大奶奶家拜年磕头。

    赵寻他们依旧去三娘家打麻将。

    在三娘家还看到小学和初中女同学,她们有的嫁人,有的已经生孩子,还有在外打工过年回来的,还有在外上学,过年回来的。

    众人聊着上学时趣事,还有赵寻上小学时偷看女生上厕所糗事。

    大年初二。

    赵寻开车载着老爸老妈去距离村里八里远的大舅家。

    姥姥姥爷已经去世,老妈也就过年时回来看看。

    大舅、二舅、大姨、二姨、三姨、老姨、老舅。

    老舅还有这些表哥要去京城给他干活。

    赵寻都没答应。

    还是给钱吧,他帆布包里装着40万现金,让老妈给他们一家5万块钱。

    有这笔钱,生活能富裕许多。

    现在二叔、三叔、老叔、姐家都不缺钱,这样就挺好的。

    第二天,开车回家的路上,赵寻问老爸:“您和我妈跟着我去京城吧,家里房子能住下。”

    “咱家的牛送给老叔家,以后养牛也有个营生。”

    老爸摇头:“我和你妈都五十多了,还去城里干嘛,能活多少年,你结婚后,我也就完成自己任务。”

    回到家后,想了想。

    正好姐和姐夫回家,赵寻把砂锅放在炉子上,教嫂子做麻辣烫。

    “嫂子,你看我怎么做麻辣烫,最主要是调料。”

    姐撇撇嘴:“显着你了,以前在家从来不做饭。”

    赵寻笑着说:“人还不许变吗。”

    他把做麻辣烫的调料还有用的蔬菜和肉教给嫂子。

    一锅热气腾腾麻辣烫出锅,小国栋很想吃。

    小家伙夹了一块羊肉,然后笑着说:“老叔,好好吃。”

    嫂子也尝了尝。

    “嗯,好吃。”

    最后姐实在忍不住,她也尝了尝。

    “挺好吃的。”

    “嫂子,今年在县城客运站前开个店,你和我大哥搬到县城去吧,小国栋在县城上学,要比农村强许多。”

    “等以后麻辣烫店做的顺,在哈市开店,小国栋在哈市上学。”

    嫂子当然愿意,他也不想和公公婆婆住一起。

    姐有些羡慕看着嫂子,她问赵寻:“小弟,我呢?”

    “你啥也不用干,这辈子我养着你,等你生完孩子,搬到京城,我给你买房子。”

    “那行。”这下赵春兰才笑出来。

    农村的年轻人,都不想在农村待着,赵寻也不愿意,特别是种地、秋收时,特别的累。

    偶尔回来待几天还行。

    住久了,就会厌烦。

    他把配料写给嫂子,叮嘱她:“这是麻辣烫配料,到时店里挂上我照片,许多大城市甚至外国人会过来吃。”

    姐又撇撇嘴:“吹吧。”

    姐夫在旁边不说话,他知道赵寻说的是真的,《朗读者》快要在韩国、日本出版。

    过了正月初五。

    可以动车。

    习俗是破五。

    赵寻告诉李虎:“你去医大二院定一间好病房,我姐快要生了,安排好剖腹产医生,押金多交一些。”

    “三哥,我知道了。”

    李虎开着切诺基去哈市。

    正月初七,赵寻老家习俗吃面条。

    时间就这么一天一天过着。

    正月十五这天中午,姐刚在家吃过午饭,她肚子开始疼。

    姐夫打电话过来,赵寻告诉他:“我姐快生了,不要着急,我开车过去。”

    他把自己行李箱放进后备箱里,载着老妈去姐家。

    赵寻把姐抱到车后排,让姐夫坐副驾驶位,老妈和姐坐后面。

    他车开的并不快,姐夫说:“咱们去县城医院就行。”

    赵寻笑着说:“不用担心,我安排好哈医大二院的病房。”

    汽车到县城后,路好走一些,赵寻不慌不忙开车,一个多小时后,到医大二院。

    李虎和二柱子早就等在这里。

    挂号不用排队,直接让姐到单人病房休息。

    姐夫这时要给家里打个电话。

    “你给咱家打,让大哥开着面包车带着咱爸还有你爸妈过来。”

    姐夫点头:“也行。”

    赵寻在病房里安慰姐:“不用担心,剖腹产就一个小口,很快就能恢复,主任医师经验丰富。”

    这时姐才感动哭出来:“谢谢你,小弟。”

    赵寻笑出来:“虽然你没事呲哒我两句,谁让你是我姐呢。”

    等姐的公公婆婆傍晚到医院时,他们非要姐顺产,赵寻劝道:“顺产和刨腹产没什么区别。”

    “为了大人身体好,还是剖腹产。”

    前世姐就是因为顺产,落下了病根,大冬天坐着四轮车去县里,受了风。

    这次坐大奔不慌不忙到医大二院,她心情也好许多。

    最后姐夫也劝他爸妈,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外面鞭炮声噼里啪啦,正月十五元宵节,城里家家户户放鞭炮和烟花。

    晚上十一点半,姐进了手术室。

    他和姐夫坐在手术室外,就像马大帅和范德彪。

    大约过了四十分钟。

    孩子生出来,是六斤七两女孩。

    姐的公公婆婆耷拉着脸,赵寻劝道:“你家两个儿子,还怕绝后吗?生儿生女一样。”

    姐夫听他这么说,才反应过来,去安慰自己妻子。

    姐夫他爸给孩子取名:李冰冰。

    不知他是对自己儿媳妇不满意,还是对赵寻不满意。

    冰冰凉凉的。

    姐生完孩子,他也要回京城。

    在病房里,姐听到他说今天下午要回京城,她哭了出来。

    “谢谢老弟。”

    “没事啊,等孩子一百天,你和我姐夫到京城,房子、车我都给你安排好,你啥都不用做。”

    “小弟,你不待几天?”

    “要不是你生孩子,我过了初五就回京城了,美国、法国人都等着我呢。”

    姐夫说:“小弟的大事要紧。”

    赵寻、老爸、老妈、大哥、姐的公公婆婆他们去酒店休息。

    醒来后,又去医院看看姐和孩子。

    赵寻和老爸、老妈、大哥说一声。

    “再不走就不行了,我回京城要办许多事。”

    老妈在医院门口,哭着送他。

    老爸骂着:“在这哭什么,老儿子明年还回来呢。”

    赵寻和李虎他们上车。

    一路向西。

    路上汽车疾驰,晚上到长春休息。
返回目录